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制作

gkctvgttk 1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超轻粘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超轻粘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白灰墙配方?
  2. 泥封泥艺产生于什么时候?
  3. 为什么古代要用草拌泥?
  4. 青膏泥地层是怎样形成的?

古代白灰墙配方?

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料,经900~1100℃煅烧而成。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已用于建筑,中国也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使用石灰。至今石灰仍然是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消石灰),按其氧化镁含量(以 5%为限)又可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由于其原料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

1、民间通用配方(富家砌墙用): 黄泥6分、石灰2分、黄糖1分、糯米、草纸各1分,水若干,搅拌均匀后置一池中,牵一水牛牯蒙眼绕池走圈,其足踩之,至熟为止。

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制作-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熟的程度以做瓦的熟泥为标准,捏之如胶,挤之如肌,拉之如筋 2、宫廷配方和秘方繁多,如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还有用牛血等材料掺入的。

3、各种方法的精髓是——石灰掺有机物形成凝胶。

封泥艺产生于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用于封缄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又称“泥封”、“艺泥”。春秋末期出现,秦汉魏晋时流行,唐以后消失。古人将公文、信件写于木牍之上,在文字表面盖上另一块木板然后用绳索捆缚,系结处封以泥,用印章压上印文,便形成了封泥。后因纸张代替了木牍,封泥之制遂废。

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制作-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存秦代三公级别职官的封泥有:右丞相印、左丞相印、丞相印、大尉府襄、大尉之印、御史之印、御史府印。

为什么古代要用草拌泥?

草拌泥是田野考古发掘中常见的一种遗物,通常认为是建筑材料。实质是用黏土和柔韧性较强的草本植物混合而成,可以有效增加合成物的韧性。

古人一般用来涂抹房址的墙壁等,经火烤后,可用来防潮。这样古人利用草拌泥来修葺屋舍,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体现

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古代建筑超轻粘土制作-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青膏泥地层是怎样形成的?

青膏泥,又称白膏泥,是一种秦汉时墓葬中常用的土,质地细腻,粘性大,较湿润,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故又称白膏泥。

白膏泥经化验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组成,其粘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

青膏泥层的形成主要是墓地使用后天长日久在土壤里形成的泥层。一般表示这里有秦汉时期的古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超轻粘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超轻粘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石灰 封泥 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