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手工木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手工木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时候像钉耙的木制农具?
是木犁。木犁的发明者已不可考,最早的木犁出现在西周时期,是由木头制造而成,下面安装有犁头,有的犁头安装铁犁尖,可以用来耕地。木犁的使用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拖拉机所取代。
中国古代最大木制船?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明时期中国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制造的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帆船。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明人祝允明在《前闻记》“下西洋”条中所说的“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之类”的船名,很可能就是这种宝船。郑和船队中的巨型宝船,主要建造于南京宝船厂。
据郑和随行人员巩珍的目击纪实,说这种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但没有言明宝船的实际尺度。另据《明史》等有关史料所见,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专家对文献记载是否有误,仍在争论)。(根据《中国度量衡制史》记录明尺31.1厘米计算,船长139米,宽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实物28厘米计算,船长124米,宽50米)
中国古代最复杂的木制藻井?
今儿我将用一件国宝藻井回答题主的问题,这也是笔者探访过的中国古建筑中最美最繁复的藻井了,它便是现今保存在北京古建博物馆的太岁殿里国家一级文物,它原是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三世佛头顶上的藻井原物。现场感漂亮到炸裂。我先上几张我亲手实拍的照片,咱边看边说藻井的那些事儿。
所谓藻井呢,说直白点就是古建筑室内遮蔽建筑内顶部的东西,通常形状为伞盖状,但会因为建筑的品级而有所区别,一般的皇家敕建的佛寺或者古建中都十分精美,比如今天看到的这个就是***敕建的,他几乎代表了明代最高级的规制,藻井的得名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因为古人做的古建筑基本都是以木头为主,所以最怕火,而井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在这个“井”的旁边绘制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花等),是想用这些水性的东西压伏火魔的作祟,用以保佑古建筑物的安全,不被火灾侵扰。
好了,在多发几张隆福寺藻井的细节图给大家欣赏,这个隆福寺也是命运多舛,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一直到清朝雍正九年的时候重修,就这样一直保存到了1***6年,但是不幸的是76年唐山大地震的波及,把这座古寺几乎震塌,文物局的人员赶忙吧大殿之上的这个珍贵文物拆下保存,后来1991年修复后在移存到了现在的古建博物馆中展出。各位有兴趣的话建议亲自前往,一定会不虚此行。
中国古代的木制床、榻用起来真的舒适吗?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也许现在感觉木质床睡着不舒服,那是因为高品质床琳琅满目,木质床几乎远离了人们生活的视野。但是在古代,时代的局限和物质匮乏使人很容易满足,他们觉得有床睡就已经很舒服了。
就像如今交通发达,去遥远的地方可以选择多种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在古代大都需要步行。如果你穿越到过去问他长途跋涉累不累,他会回答你“习以为常”,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别无选择。睡木质床的道理大同小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手工木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手工木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