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对称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对称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建筑中对称布局的个案有哪些?
建筑设计要体现那些对称呢,我国古代的建筑,特别是皇宫,大部分是轴对称设计,也有是中心对称也是轴对称设计设计,如;天坛。现在建筑设计也大都要要体现轴对称,也有是中心对称也是轴对称设计设计。
中国历史上,为何都以对称的东西为美?
我们主张和为贵,追求和乐,和美!对称实际上讲究平衡,也就是和!长两只大小一样的样的眼睛,是对称!一边细长一边粗短也是对称!一阴一阳,一黑一白,一刚一柔...世间万物的规律如此
因为中国哲学内涵就是阴阳,即只是反面,但相辅相成。
今日时过两年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哲学的魅力,即心***通,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我以前在看朱熹的‘理气二分,理气不杂,理一分殊’,觉得这有什么用,现在才懂得这是感通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体论作为核心构建,则感通不可能,举凡中国的艺术,例如对绘画,音乐的欣赏;中国的技能,武术,医术;中国的政治,例如礼乐;中国的人情世故,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道德即感通。都不成为可能,所以说中国是直觉的艺术,是性情的艺术,是感通的艺术。气是感通的质料,理是感通的原则,分殊是感通的普遍性。这比起张载的气本论更精确的表达了感通的可能性与表现形式。而如何做到感通呢?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只有寂然不动,心才能湛然空虚,才能洞然灵觉,生机无限。朱熹说,涵泳致知,沉潜把玩,诚哉斯言。背诵四书五经,训诂,考据,经济,这一切不过都是在按照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方式来深究义理而已,这就是圣人之道。这即曾国藩的事功与修养的方法。这是自我认知的进一步升华。
这是我以前写的感想,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算跑题。心性来源于太极阴阳之道,整体式都是一。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古人服饰上的花纹,还是日常用具,无论是皇家宫苑,神坛庙宇,还是普通民宅,亭台楼谢,无论是富家门上挂得大红灯笼还是衙门前矗立的镇邪石狮,无不是以对称的形式存在。对称存在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为何以对称的东西为美呢?
这是因为古老的中华文明虽然历史悠久,距今五千年,但真正形成认识上的统一,形成对***,***恶丑的界线化分,是非标准,还是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此前虽有这方面的认知,但只是蒙眬的,片面的。只是到了周朝后才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并形成为理论上的升华,这便是周礼的形成,也即以后影响中国文化上下几千年的周易的形成。周易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人和自然也是合谐统一的。人不但要改造自然而且要顺应自然,要做到适度而至,而这个度就是阴阳平衡。周易认为万事万事都有阴阳,比若天地互为阴阳,黑夜白天互为阴阳,男女互为阴阳,只有阴阳同时存在才是世间最完美的,因为阴阳成双成对,也即成双或对的东西最完美,最好看,也即对称的东西最美。正因为此,八卦图上才有对称的阴阳鱼。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周易,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个中国人,那是根植于骨子里东西,是不由自由地认识和自认为完美的东西,正是由于周易的影响,中国人一直认为对称的东西更显阴阳平衡的理念,也即最完美的东西。古语道“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近皆无害焉”,事实上,对称的美,是从心底发出的庄重和大气,给于人庄重和谐之美(即阴阳和谐),圆美之美,中国人最喜欢成双成对的美好的东西,因为对称的美,亦即圆满吉祥之美(即阴阳平衡)
于是乎,小到古时的楹联,图章,书法,配饰,生常生活中的瓷器,家具,大到唐长安城,古洛阳城,北京故宫无不是沿一条轴线对称布局的。
对称的东西是最完美的,也是最理想的,正因为此,二龙戏珠,鸳鸯成双,福寿双全,日月同辉,双狮镇邪,大***两边挂,大红福字两边贴,秦琼敬德门两边贴,大红喜字写成双,这些对称的东西都寓意着完美吉祥!都是中国历史上认为最美好的东西!
为何有人说《洛书》是古代具有广义加法可公度性对称的数理模型?
《洛书》,《河图》,图样出现于宋代,黄河里跃起一匹马,马背画着河图,洛水里爬出一只龟,龟背上画着洛书。河图,洛书,就是一些圆点,分奇数,偶数。
这种鬼异之事,古人也许相信,现代人也信,岂不是活见鬼了?
据朱熹说法,九个数的是洛书: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十个数的是河图: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
如此排列,就是据阴阳之说,奇数阳,偶数阴。
数凭什么分阴阳?玄之又玄,神神鬼鬼,不过是个数字游戏而已。
《洛书》,宋以前有多种说法,但无图。托名孔子《易传》解《周易》八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圣人包牲氏(后人称伏羲)根据河图与洛书作八卦。但这又与《易传》另三个说法相矛盾,一,大衍之数五十根著草演算出八卦。二,观天地之象,乌兽之文画八卦。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且孔子并没见过河图洛书什么样,《史记》记载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而《论语》却没有《洛书》,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不能自圆其说。
河图,洛书,究竟什么样,一直到汉代,也没出现。直到宋代才出现,黄河里跳出一片马,马背上刻着河图,洛水里爬出一只龟,龟壳上刻着洛书。其实是道教画的符箓,驱邪镇妖之用。
章太炎考证,不仅河图,洛书,还有伏義先天八卦,都是宋代道教所作。而儒家朱熹将此收入自己的《易本义》书中:
是***虽说《河图》,《洛书》,却未言图,书为何象。宋人说《易》,创为河图及先天八卦图,朱晦庵《易本义》亦列此图。其实先天图书荒唐悠谬,要当以左道视之,等之天师一流可矣。
河图,洛书,就是一些小黑白圆圈,代表一至十,十个数。先说河图有九个,洛书有十个,后经朱熹,蔡元定的观点,洛书为九个数组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河图为十个数组成,一六居左,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央。
充其量,数字小游戏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对称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对称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