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建筑发展,古代木建筑发展史

gkctvgttk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木建筑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哪些构成了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框架结构?
  2. 保存年代最久的木质结构古建筑?
  3. 仿古木结构建筑前景?

哪些构成了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框架结构

  我国古建筑普遍***用木结构,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模型、穿斗和斡调等三种结构体系,其中梁柱式结构占主要地位。

这种梁柱系统的木结构,支持在春秋时期(西元前770一476年)就已形成。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横梁,逐层缩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柱。各层楔强上和香瓜校上承托檩条,又在檩条排好多椽子,构成屋架。由于建筑物全部重量由构架负担,墙壁只起维护隔断作用,而非承重结构。因此,开闭门窗或分割室内空间,以及墙壁的材料和做法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满足不同的用途和审美要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古代木建筑发展,古代木建筑发展史-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存年代最久的木质结构古建筑?

南禅寺是公元782年重修的,时间比佛光寺的落成要早75年。这意味着,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意味着,由于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的发现,历史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双星闪耀。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东冶镇李家庄。距今1200多年。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古代木建筑发展,古代木建筑发展史-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仿古木结构建筑前景?

近些年,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为招揽游客,景区纷纷翻修、兴建古建筑或木结构、木石结构的仿古建筑。而恰恰是这些老旧建筑和风化山石,最容易因结构不合理、虫害、腐蚀、老化等而引发安全事故隐患。

远景设计院认为,在大兴“前人”之土木前,景区相关部门应该把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木料防潮防虫工作是否做好放在考量的首位。否则,古建筑、仿古建筑只能沦为“最短命建筑。

古代木建筑发展,古代木建筑发展史-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仿古木结构建筑具有传统建筑美学价值,其发展前景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价值较高,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技艺。

2. 仿古木结构pursuit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品质,符合当前推崇绿色、低碳理念的方向

3. 仿古木结构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可以塑造独特的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

4. 可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结合,使建筑功能与文化内涵达到统一。

5. 可以推动木结构和绿色建材的发展利用,促进可持续建筑。

6. 仿古木构造价高昂,限制了推广范围,需要不断降低成本

7. 需要解决防火、防虫、防腐等问题,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8. 仿古建筑也需要考虑当代人的实际功能需求。不能简单形式化。

9. 需要进一步推广仿古木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建筑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建筑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木结构 建筑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