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桥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桥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代中国桥梁有哪些?
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代中国桥梁有赵州桥、泸定桥和程阳风雨桥。
赵州桥,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建于公元605年的隋朝,是世界现存最早、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泸定桥,中国独有的铁索桥,全桥铁件重40余吨,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桥长103米,宽3米。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清代1705年。
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风雨桥,建于1912年,是广西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桥的建筑奇妙,整桥全部用木条凿木衔接,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桥,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古代桥梁和现代桥梁的区别?
古代桥梁和现代桥梁有很多区别,下面列举了几点:
1. 施工技术不同:古代的桥梁没有现代的机械化设备,一般都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建造的。而现代桥梁多***用机械化的施工方式,使用大量机械设备。
2. 材料选择不同:古代桥梁一般***用天然石材、木材、竹材等材料,建造方式比较简单。而现代桥梁则***用钢结构、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更强。
3. 结构设计不同:古代桥梁一般都是***用拱桥、梁桥等结构形式,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比较简单。而现代桥梁则多***用斜拉桥、悬索桥等复杂结构形式,并且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都极为复杂。
4. 功能需求不同:古代桥梁主要起到连接两岸、穿越河流等基本功能。而现代桥梁则包括了通行、景观、交通便利、抗震、减少环境影响等更多的功能需求。
中国北方古代桥梁?
中国北方古代最有名的桥应该就是赵州桥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距今有1400多年。
还有卢沟桥。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这座古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比赵州桥小600岁。栏杆上有很多石狮子坐镇,气势十分雄伟。
中国古代桥梁建造原理?
(一)拱桥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
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在合理的拱轴线条件下,拱作为受力杆件,应尽量避免主承轴向力、弯矩,从而充分发挥拱肋截面作为轴向受力构件的特点,高效地利用构件截面。既然我们知道拱是轴向受力构件,那么,在拱的末端,即在拱脚处,产生x和y力。因此,拱桥要解决的关键应力问题是拱肋本身和拱脚基础在水平力和垂直力作用下的强度,拱桥更体现在水平力上面,即拱桥最终应该是推力结构。
(二)中国古代拱桥的结构和建筑思想。
中国古代拱桥更多的是上承式拱桥,即桥面体系和传递结构在拱圈上方,即所谓的建筑物上拱,即所谓的上承式。桥面直接承受荷载,然后转移到拱环下面,最后转移到拱脚。
古代桥梁是怎么搭建的?
造桥者们在水底铺设了一道石基,沿着桥的纵线抛下许多石块,筑成宽20多米、长达1千米的水下石头长堤。单块的石头容易被海潮冲走,构成石基后,就不易被海潮冲走了。
可这些石基如何来凝固成一个整体呢?造桥者们想到了一种“生物建筑法”,他们巧妙地应用生物物质来解决海底桥墩的凝固难题。原来,工匠们早就发现,海洋里生长著许多贝壳类动物,它们张著两片壳,一片壳可以自由闭合,另一片壳则粘接在岩石上或别的贝壳上。它们是通过分泌一种黏性物质,将自己的一侧贝壳粘连在岩石上的。一旦固定后,就不再会分离了。它们以此来固定自己,防止被海潮卷走,这是它们为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贝类生长繁殖迅速,经过不断的堆积后会在桥基和桥墩周围形成密密麻麻、结结实实的“贝壳水泥”,不仅把桥墩和桥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把海底的桥基凝结成一个整体。根据这种生物学原理,建桥者们在桥基周围放养牡蛎,让它们生长、繁殖,分泌黏结剂,以此来固定桥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桥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桥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