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防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防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防洪工程有哪些?
在开凿六辅渠的时候,黄河在河南与山东已经泛滥了一段时间,瓢子决口亦未予堵塞。武帝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显然更为重要的黄河堵口任务上,而准许优先去开凿六辅渠,这一事实,激怒了清朝的一位历史评论家康基田,他批评武帝不顾黄河堤岸失修,也不顾5或10郡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
在开凿六辅渠的时候,黄河在河南与山东已经泛滥了一段时间,瓢子决口亦未予堵塞。武帝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显然更为重要的黄河堵口任务上,而准许优先去开凿六辅渠,这一事实,激怒了清朝的一位历史评论家康基田,他批评武帝不顾黄河堤岸失修,也不顾5或10郡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而热衷于搞“一隅之利”的事业。
康基田的批评,从人道主义的理由来说,完全是正当的,但也暴露了他对基本经济区在半封建中国中,对经济政治的枢轴作用是一无所知的。诚然,六辅渠只是“一隅”之利,但是,那是重要的一隅,重要到足以能看成是基本经济区。受洪水破坏的这5或10郡,也许有较多的人口和较广的耕地,但这些地方与首都相距太远。在武帝***纳开凿六辅渠的***时,他对这两个地区两项水利工程的利害关系所作的估价,表明了他对基本经济区的重要性有着多么深切的理解。
为了加强关中的经济地位,武帝还开通了连接相距约100里的褒水与斜水的褒斜道。按照原来的意图,是想将漕粮由汉水流域的南阳,经沔水运到褒水,然后由褒斜道陆转至斜水,最后经渭水运至首都。路倒是修成了,但因在河道中出现大量的漂石而不能通航。
除了这次对汉水流域的开发遭到失败之外,皇帝对龙首渠建造也失望了。龙首渠是一项有上万士兵参加兴建的、利用洛水进行灌溉的工程。不过“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在这两项工程都遭到失败之后,武帝就将其注意力转向了位于瓠子口处的黄河堤防,而且在他的亲自督促下,最后终于堵住了决口。这是在堤防溃决20年之后的一次成功的修复,并被后来的历史学家誉为一次重大的成就。
中国古代用什么做防洪堤?
河堤 (水利工程)
河堤,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筑堤可抵御洪水泛滥,挡潮防浪,保护堤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为***用的防洪工程措施。按照堤的位置可分为河(江)堤、湖堤、海堤、渠堤和围堤。堤身一般由土料建造。在江河通过城镇地段,为少占土地或因潮汐、风浪太大,也可***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堤,又称防洪墙。
战国时期,秦朝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是什么?
都江堰都江堰(Dujiang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防洪***?
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防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防洪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