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帝王的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帝王的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帝陵形制有哪些?
1、“方上”
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河南巩县的宋陵,其陵台亦为方形覆斗状的土台.
2、以山为陵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3、宝城宝顶
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为什么说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皇权?
因为故宫的建立布局体现了当时帝王为中心的权威,左右对称是因为故宫建筑群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南北向中轴线上,向两旁展开的南北取直,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建找,体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什么说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皇权?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代表着皇权的象征 ,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古建筑的巅峰。
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皇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建筑高大雄伟,规模宏大。仅太和殿就占地2377㎡,通高35.05米,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大殿,他也是故宫对角线的中心,无不显示皇权至高无上。第二建筑用料奢华。翻开世界建筑史,很难找到如此奢华的建筑,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建造故宫到底花了多少钱,至今也没有准确数字,因为直接间接花费根本无法计算。第三为了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颁布了很多法令,制定了不同阶层的建筑形式,建筑规格,使用的材料,装饰形式等,强化皇权的地位。
由于历代皇帝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从建筑,装饰,服饰,饮食,交通工具等都与众不同,彰显皇权至上和威严。故宫就是显示皇权的代表。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建筑天坛?
因为中国古代帝王都是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故都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帝王的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帝王的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