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的泥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的泥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古代诸侯要祭土?
我们一般都听过苍生社稷这几个字,实际上其包含了三个意思。苍生是人民,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世界上古代的文明,几乎都是农业文明,中国尤其是。在这三者中,土地是根本,有了土地才能种植五谷,有了五谷才能养活人民,有了人民才有国家,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人民,把祭土神,谷神看做是头等大事。社和稷,逐渐就成为一个名词,用来代指国家。
如果天下不太平,五谷不丰登,大家就会说有“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
那么社稷的起源又是什么呢?
据传说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社最初的意思是土丘。
当时天下洪水连年,为了躲避洪水,每当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老百姓到高地上去住,如果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一般是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
句龙过世之后,被人们奉为土神,又叫做社神。渐渐地,对句龙的祭祀就演变为对土地的祭祀,因为实际上是土地救了百姓的命,又因为土地是农业之根本,所以土神的意思已经和最开始有了区别。
而稷的起源就要简单直接得多了。烈山氏的儿子柱是夏朝的稷正,也就是主管农业的官员,在其死后,被人们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在古代,祭土神是大事,也是大家在一起欢聚的好时机。只要有土地的地方,都可以立社,祭土神这一天,称为“社日”。
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聚在一起,除了祭祀土神外,还要举行各种欢庆活动,比如搭起戏台唱戏,称为“社戏”;烧起篝火围着火跳舞,称为“社火”。而现在我们用的社会一词,也可能是起源于社日的各种聚会活动,社日的聚会,简称社会,这是一种可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的泥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的泥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