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园林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园林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亚古典园林特点?
一、西亚园林的特点:用纵横轴线使平地形成“田”字,在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
二、西方的造园起自于西亚的古代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
三、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
四、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水和绿荫对于身处万顷黄沙中的他们显得特别珍贵。
五、他们认为天堂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
4世纪前中外古代园林区别?
区别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
一、建筑观念不同:
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二、建筑材料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三、建筑布局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五、建筑风格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起源与发展
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
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沈秉成&严永华的耦园
耦园原名“涉园”,始建于清初,原为保宁太守的私家花园,同治十三年 (1874年 )由沈秉成购得废园后重建,隐居于此,而更名为耦园。
耦通偶,也有耕作的意思,寓意夫妇偕隐,共同经营这座属于他们的“桃花源”。
夫妇俩在园内偕隐了八年,伉俪情深。沈秉成酷爱藏书和诗文,严永华也爱写诗,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这位夫人的诗:
“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
耦同偶之意,城通成之意。可见严永华之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其手法被西方国家争先推崇和摹仿。在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如此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从艺术手法、审美意境和功能需求这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一切都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要合乎自然的规律。一是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安排,要符合自然规律。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山水呼应,都顺应自然。二是每个景象要素的组合都要符合自然,湖泊要有地势高低之起伏,山石要有山风侵蚀之纹理。
园林建筑、空间隔段和花木动物都是为表现自然。松柏必定是高耸入云的,柳树也是婀娜多姿,枝条弯曲自如,花开一片繁盛。走进一座园林,自然山水便扑面而来。这与西方把花木修剪成几何型的规则式园林有很大的区别。
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园林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园林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