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保存方案,古代建筑保存方案有哪些

gkctvgttk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保存方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保存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时书籍怎么防腐保存?
  2. 古代蚕卵的保存方法?
  3. 古代人是如何储存冰块、使用冰的?

古代时书籍怎么防腐保存?

一、用密度较小、结构较为疏散的纸,如:用含竹纤维的日历纸,生宣纸,撕薄的纸巾夹在书页中

二、因为木质在室温下恒温遇空气中的水汽容易产生反应,所以最好书脊向内或不要接触到书柜,仅排列在一起便好;

古代建筑保存方案,古代建筑保存方案有哪些-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家中书柜一般贴墙,用手指在石灰墙上抹,若感觉水分少、不湿手且有腻感,室内湿度应在50%以下,此时可以打开书柜通风透气;

四、用塑料袋加入相应的炭粒,将要保管的书籍密封,压缩里面的空气,隔段时间再重新整理。

古代蚕卵的保存方法?

方法,就是把蚕茧用纯黑色的塑料袋包装起来多包一些保证让袋子透不进光。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放到冰箱里,冷藏状态存放起来就行了,然后你想蚕蛹产出飞蛾拿出来就可以,并让他放在亮光处。小蚕的饲养:

古代建筑保存方案,古代建筑保存方案有哪些-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kg;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kg;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kg;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古代建筑保存方案,古代建筑保存方案有哪些-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具体方法不太清楚,但是古代蚕卵应该是选择生命力旺盛的个体进行筛选,以此来使收益得到提高,长此以往,蚕卵的生命力应该很强才对,而现代的蚕卵因为要提高产量,所以要提高它的环境要求,以求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古代的蚕卵应该是在正常环境下进行保存,即放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即可,因为南方气候适合蚕卵的生长,所以南方蚕卵较多,丝绸业也较为旺盛。

古代人是如何储存冰块、使用冰的?

古时候,冰一直是普通百姓眼里非常神圣的东西,它们不仅长相梦幻,还能让食物“锁龄”。古人不能制冰,但他们可以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啊。

还记得《神雕侠侣》杨过和小龙女学武的冰室吗?

考古发现,西周开始就有藏冰的史实。当时的人们冬天用地下室或深井来藏冰,这种“地窖冰”和“深井冰”可以藏到夏天使用。不过这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汉魏洛阳城曾发掘出冰殿的遗址,是当时帝王避暑宴饮的场所。

而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另外一个国度——波斯,也早在公元前400年有了很高档的地下储藏室。冬天,人们将冰块运进去用于夏日避寒,同时也把食物一起放进去储藏起来。其中还有一些高级玩家利用地下储藏室来做冰饮和甜品。

除了冰室,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冰箱的雏形——冰鉴。《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1***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里套有一方壶。夏天的时候,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就可以喝到冰冰的酒了。

到了明清时期,北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用黄花梨木或红木做成“冰桶”,用来冰镇饮料和保存食物。桶里装有金属材料来隔热,桶底还打有小孔排走融化了的水。

而一般的大户人家就在自家水井用提篮盛上瓜果,将绳子系于辘轳上,送下井去,让提篮悬浮于冰凉的井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保存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保存方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蚕卵 保存 顶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