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的山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的山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建筑文化中,什么叫“山花蕉叶”?如何评价这种建筑?
在李建平编著的《中国古建筑名词解辞典》中,对“山花蕉叶”一词作两种解释。第一,它是指古代建筑中用小木材质作为建筑顶部的装饰纹样,这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有过记载,如“山花蕉叶佛道账”。如今,在一些宋代流传下来的古建筑中,仍旧能看到这种纹样的装饰。第二,它是指一种砖石佛塔的塔刹形式,和宋代常见的小木作中的“山花蕉叶”大致等同。“山花蕉叶”也称“蕉花”,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在建筑正脊上装饰的做法(见下图),隋唐时期加以沿用。
一般这种装饰纹样多用于建筑檐顶、塔刹四角的位置,阿育王塔就经常雕有山花蕉叶,每面各七瓣,转角各一瓣。《秦淮画卷 秦淮文化特色与形态》中曾记载,在长干寺建有的七宝阿育王宝塔的塔身四角上,竖有八片大山花蕉叶,片叶两两相邻,几乎快将塔刹的大半部分都围住了。这几片蕉叶上还都刻有精美绝伦、做工极为精细的雕饰图案。
在建筑工艺上,它专门***用了一种叫做“锤揲法”的金银加工工艺,使得山花蕉叶上雕有两排规则的铆钉样凸出物,这八片山花蕉叶上也在无形中传递着佛教的文化内涵。如蕉叶内外侧自上而下刻有睡着的、打坐的佛像,以及与大象相伴的佛像等等,依次代表着释迦牟尼从出生、得到到涅槃永生的三个阶段等等,因此它不仅仅是用于美观的装饰花纹,还承担着传递宗教文化价值的功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的山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的山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