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故宫的外朝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故宫的外朝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故宫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面部分叫什么?北面部分叫什么?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故宫规制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游故宫最好以中路为主,若时间许可的话,可到西路走走看看。
北京故宫的三朝五门分别有什么讲究么?
五门三朝,最早见于《周礼》,最详实的注解出自东汉郑玄注《礼记》,先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这是最早的五门三朝的解释。
《考工记》中又说,宫殿布局应是:宗庙、社稷在前,中为朝廷,后为寝宫,周代宫殿的三朝五门制分别是:
三朝:大朝、常朝、日朝;分别对应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以及日常政务。
五门:皋门、路门、应门、库门、雉门。
紫禁城为大明所建,起初的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
到了清朝,则改为:乾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明代的常朝在太和门,到了清朝,则挪到了乾清门。
而三朝则对应了三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别用于处理不同级别的政务
故宫外殿试的固定场所是哪个店?
是保和殿。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ー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
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タ、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股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故宫殿试的固定场所是保和殿。保和殿,又名谨身殿、建极殿、位育宫,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自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起,便成为了殿试的固定场所。
保和殿是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1240平方米。
“保和”一词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的意思。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为2377平方米,中和殿是最小的宫殿,占地面积为580平方米。
为什么从卫星地图上看,故宫乃至北京城不是完全正南正北的,难道是古人测量有误差?
这个问题要问刘伯温了。传说是他建的北京城。那可是个懂风水的大人物。我还记得他说过的两句话:登山观水口,入穴辩明堂。当然他是找不到了。那我就白活两句吧!
我们说的正南正北,在罗盘上是人盘子午向。还有地盘子午和天盘子午。古人是很注重风水的,特别是***那就更不用说了。至于故宫是地盘子午还是天盘子午,没有量过。但应该是地盘子午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故宫的外朝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故宫的外朝建筑风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