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建造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建造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建筑四大构造方法?
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古代木结构形式居多。而木结构形式又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
1.抬梁式,又“叠梁式”,顾名思义,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梁一层又一层往上叠起。
2.穿斗式,又“串逗式”,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梁。柱子直接顶到屋顶,与承接屋顶的檩相接。
3.干栏式,又叫“干阑式”,其典型特征是一层架起,只有柱子支撑,四周并无墙体。一般此层作为养牲畜或者储藏杂物使用。二层开始才主人。
4.井干式,井干式因为像早期人们在水井旁用圆木叠积的木头栏杆而得名。井干式,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既不用柱子也不用梁。只是将建筑四周用圆木或方木等层层叠垒而成。在木头与木头交接处,交叉咬合。
古代建筑用什么工具测水平?
最早在尧舜时期,据传有一工官叫“垂”,他发明了规矩准绳,准绳就是用来调整水平使用的。
后来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一书中,也有记录如何定水平的方法。
【引】水之,以眂(视)其平沈之均也;
量其薮以黍,以眂其同也;
权之,以眂其轻重之侔也。
故可规、可萭 、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注】萭Yu三声,古时的一种草
有句谚语,叫一碗水端平,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用相应的器皿,在内部用漆汁画线可做刻度,然后就能用来测量水平。
其他的一些方法:
画沙法:一般在砌墙结束后,需要上房梁。那么在上梁时用水在房梁两侧做完水平后,只需在梁下地面铺砂,系一垂绳缓慢拖动过梁中那段,这样以目视平,就能得到最准确的水平了。
中国建筑史:我国古代砖石建筑的发展特点?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原古人,在明代之前,认为砖石建筑非生人居住的,而是为过世者准备的,陵墓曾***用砖石结构的不少。想看中国古代实质的城墙,南京明城墙便是。
砖石拱券是一种以砖石为基本建筑材料,沿预定的弧线进行砌筑的建筑结构.自西汉初期的墓室建造中就已出现,并在其后应用于排水涵洞、佛塔、桥梁、城门以及西北民居中。
中国古代没有走上砖石建筑的道路,而是发展了辉煌的土木建筑,与中国中原地带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中原地区少雨,夯土建筑保留时间可以很长,我们今天都可以看到夏商时代的夯土遗迹,比如商朝的郑州城。而且木结构轻便,可以做很大的挑檐,保护墙身不被雨水侵袭,保存千年的应县木塔基作便是夯土,木材加工方便,春秋时期中国已经用高台建筑解决大体量建筑的问题,无需费力的发展古代价格昂贵极其费时的砖石建筑。
明代中国砖石建筑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思想转变和长期***用木结构建筑体系导致的巨型木材稀少大大减少所至(元朝时代的严重生态破坏,比如山西就是这一时代从森林密布到变为荒山的),明代修紫禁城,金丝楠木必须从云贵运来的。希腊罗马,埃及,古代两河流域面临的是缺少木材,气候等等问题,最终不得不***用昂贵石质建筑的技术,而且这是那些***的高级建筑***用的,平民住的比中国差多了。这是古代建筑史领域公认的结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建造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建造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