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分析

gkctvgttk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几何建筑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几何建筑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几何倍增问题?
  2. 几何原本是不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
  3. 古代青铜宝剑上的几何花纹是用什么工艺制作出来的。比如越王勾践剑上的格子纹~?

古代几何倍增问题?

印度王施含(Shihram)打算赏赐发明国际象棋宰相施宾达(Sissa ben Dahir),问他要什么赏赐。施宾达拿着由64个小方格组成的国际象棋棋盘对施含王说︰「皇上,我只请皇上在这棋盘的第一方格内赏我一粒小麦,在第二格内给我两粒小麦,第三格内给我四粒小麦,如此下去,每一格内的放的小麦粒数比前一格多一倍,直至64格都放下应放的小麦粒数目,便是皇上赏给小臣的总小麦粒量了。」

施含王被这一粒、两粒开始的小麦粒数字诱乐了,以为是小数目,便一口答应下来。施含王便每1粒、2粒、4粒、8粒、16粒依次把小麦放进象棋盘的小格子内。

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分析-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过了20天,他愈放愈心寒,于是算一算看,唷,放到最后一格,总共要放18,446,744,073,709,551,615小麦粒。

施含王吓呆了,国际量度小麦的单位叫蒲式耳(bushel),一蒲式耳小麦约5百万粒(约60英镑或27.22公斤),照这数目计算,施含王须赏赐施宾达3.7万亿蒲式耳才行,这是当时印度出产小麦量推算,总共是2,000年的小麦出产量。

几何原本是不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

《几何原本》不属于中国明朝科学家编写著序的科学巨著。《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

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分析-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又称《原本》,它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总结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被广泛地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欧几里得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这一方法后来成了建立任何知识体系的典范,在差不多二千年间,被奉为必须遵守的严密思维的范例。这本著作是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而流传最广的书籍

两千多年来,《几何原本》一直是学习数学几何部分的主要教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曾学习过《几何原本》,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1582年,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了15卷本的《原本》。1600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相识后,便经常来往。1607年,他们把该书的前6卷平面几何部分合译成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后9卷是1857年由中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和英国人伟烈亚力译完的。

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古代几何建筑案例分析-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青铜宝剑上的几何花纹是用什么工艺制作出来的。比如越王勾践剑上的格子纹~?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合金组成中,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地点、原料来源、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还含有铅、铁等其它成分。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在古代墓葬中,它发生锈蚀的途径一般说来有这样几条:在潮湿的条件下,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发生锈蚀,生成铜盐;在潮湿的条件下与贵重金属(如金、银等)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与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生成铜的硫化物等。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这已为现代科学分析所证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表面装饰有多种,***用锡是其中之一,青铜的亮***与锡的亮白色相互衬托,耀眼美观。但锡有两点不足,一是硬度低,容易出现划痕,所以只能填在剑身的花纹内;二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使光泽暗淡,失去了装饰的意义,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较广泛的使用,考古发掘中出土这类文物比较少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几年前,湖北鄂州市博物馆青铜镜研究所就已经仿制出这种花纹,***用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毫不神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几何建筑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几何建筑案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几何 越王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