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坚固建筑方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坚固建筑方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最坚固的桥做法?
古代没有如今的水泥和胶水,拱桥在制作前需要用木头搭建模型作为托,并在桥底座处堆积厚重石板,作为地基保证桥稳固。
再将雕琢好的大石板逐一排列放好,石板需要由桥的两端向桥中放置,这里要强调一下,石拱桥最下面的一层石板每一块都是梯形的,上面的石板才会逐渐变为规整的矩形,这也取决于桥的长度与弧度。
当放置到最后的石板时需要用锤子将石板夯实。
为什么古代建筑中的石灰浆更坚固?
因为古代的石灰浆是糯米煮熟后留下来的糯米水,加入粘土和其他的东西,用力搅和,是之混合均匀。再涂抹在墙上,物体上,或者打抷成砖来盖房子。
粘土和糯米水的粘性非常好,古代称为三合土,用它盖房很坚固,不漏水,除非是遇到地震才会倒塌。
古代最坚固的城池排名?
***,蒙古人打了四十多年才攻下,而且蒙古大汗蒙哥还命丧城下可见坚固程度。
陕西的潼关,曾经阻挡六国军队,更是抵抗了日军的侵略,可见坚固程度
现代混凝土建筑百年就烂,为何古罗马的混凝土两千年反而更坚固?
不知道这种理论从何而来,去查查GB175-2007吧,看看水泥组成成分,以及水泥水化热标准GB23439,最后去了解了解混凝土,GB/T50080,GB/50081,再回过头来看看你这篇文章吧
不知小便从哪里道听的“现代混凝土100年就烂”?!至少我设计的混凝土,已在东海大桥、洋山港大量应用,可以保证150年不用大修,其中的钢筋不会有锈蚀之虞。如果说古罗马的海洋混凝土经历2000不烂,那么我想问那是内有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或是没有钢筋的素混凝土?按人类历史的轨迹,大概2000年前还没有钢吧?何来钢筋?至于“翡翠讲堂”所言之托勃莫来石,学过混凝土学的都知道那是水泥石中的主要矿物之一,火山灰反应的产物,也是现代水泥水化后的必然产物。然而根据我以前的研究,我倒是认为CHS凝胶才是有助于提高钢筋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耐久性的关键水化产物。素混凝土中无钢筋,自然不会因钢筋锈蚀而胀裂混凝土,海水中的氯离子对混凝土本身并无破坏作用!搞不清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破坏机理,什么可能真正解决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的侵蚀?!
多谢邀请。这个问题只是个***件,没有普遍性,现代砼建筑有的几年就烂了,现代砼使用寿命跟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设计年限为30年,有的是50年,70年,我们三峡工程的混凝土相信200年都不会烂。古罗马的砼的组成跟现代砼肯定不同,古罗马砼2000年更坚固应该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更坚固。
我们古代也有混凝土,几百年上千年都非常坚固,古人用红糖、熟糯米,粗砂混合成的,到现在都非常坚固,
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错误观点,都以为老外的建筑不需要维护么。大家注意看唐朝陵墓的石雕,1500年左右风化成什么样子了。想到这个就想到那些古罗马时期的雕塑,2000年了还是原来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坚固建筑方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坚固建筑方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