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爆炸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爆炸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炮弹形状是什么?是如何爆炸的?
造型是这个样子。
炮弹是圆形的。
这个原理是炮弹上有个捻,在泡汤点燃火药后引燃炮弹的捻,然后炮弹出膛后一定时间(捻烧完了)就会爆炸。 至于圆形,是最早炮弹不会爆炸,所以追求的事快速的装填(圆形的只要对准后塞进去就好,其他形状的得找正反方向)。其后的空心圆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当进入热兵器时代后,人们开始追求枪弹的空气 动力设计了。
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发射,完成杀伤,爆破,侵彻及或其他战术目的作用的***。通常包括风帽、弹丸(战斗部)、引信、弹带、底火和药筒(内装发射药)等几部分。
古代大炮的炮弹可以炸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会爆炸的弹丸最早是由咱们中国人在公元1000年前后(宋朝)随着火药的发明而出现的。它后来也成为榴弹(手榴弹)的始祖。
早期榴弹的典型设计是在一个中空的金属容器中填满火药,外接一根油绳。士兵在使用时,只需点燃油绳,然后尽快将榴弹投掷出去即可。当金属容器落入敌军阵中时,油绳燃尽,点燃火药,火药爆炸以杀伤敌军。这种原始的会爆炸的弹丸(手榴弹)直到18世纪才逐渐被人们摒弃。因为在当时的战斗模式中,榴弹并不十分有用,其简陋的设计又使得它在使用时非常危险,弄不好就会误伤自己人。
而当真正意义上的“炮”在元朝末年出现之后,炮弹的技术发展也随之加快。
火炮发明之初所使用的炮弹通常是实心的铁丸或铅丸,靠弹丸直接撞击敌人的人、马、车辆等来达到杀伤效果。但到了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就出现利用炮弹爆炸后所产生的飞溅破片及高温射流杀伤敌军的新式炮弹——“开花弹”。
明朝“开花弹”的原理跟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榴弹、榴散弹很近似。当然工艺没有现在的那么精致和先进。明朝的(老式)开花弹是带有战斗部(火药)的炮弹,但它没有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
在发射“开花弹”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然后再迅速点燃火门上引信(引爆炮膛内的发射药)将“开花弹”射出。
古代的炮弹是实心铁球吗?用烟花作为炮弹,其爆炸威力会更大吗?
古代,或者说欧洲中世纪,中国明代,开花弹只是炮弹的一种而已,大炮不只有开花弹,还有实心弹,霰弹,具体欧洲和中国还会略有不同,如开花弹,中国用引信延时,欧洲用火药延时,不同的弹种对应不同的目标,如实心弹对付远距离步骑兵列阵、城墙,实心弹,链球弹,开花弹对中距步骑兵,霰弹对近距离步骑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次重新分类,成为目前所有的种类。就开花弹也就是现在的榴弹来说,威力是越来越大,以前都是黑火药作为起爆药,现在基本上都是黑索金(黑索今),威力要大的多,具体参数可自行百度。
至于题主提到的烟花和炮弹的杀伤力,可以肯定的说,烟花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炮弹的。烟花的目的是响亮,绚丽多彩,而炮弹是***,以目前世界上流行的155毫米榴弹炮来说,155炮弹的杀伤力如下(以下数据来源百度):
软目标:一发普通155榴弹触地爆炸,杀伤无防护人员,其杀伤半径可以达到40m。
装甲目标:一发普通155榴弹用45倍身管火炮以53度角发射,炮弹落下后直接命中坦克顶部(M1A1),可100%将其击毁。
房屋:一发普通155榴弹用45倍身管火炮以7度角发射,打击3000m外的地堡大小建筑,能轻易穿过200mm厚的混凝土墙,并在建筑内部爆炸,并完全摧毁。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就***来说,烟花和炮弹根本没有可比性,当然,炮弹还会根据不同的目标安装不同的引信以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结论是烟花和炮弹不是一种东西,没有可比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爆炸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爆炸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