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修建手法,古代建筑修建手法有哪些

gkctvgttk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修建手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修建手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长城建筑方法简要概括?
  2. 古代取暖用的地笼是怎么建造的?
  3. 东晋16国时夏统万城的修筑方法是?

长城建筑方法简要概括?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接着司马迁又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 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

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例如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如此。望楼的阶梯则用几十层纤维粘叠而成。明朝的长城在重要地段用砖石垒砌,就地开窑厂烧砖瓦,***石烧石灰

古代取暖用的地笼是怎么建造的?

此地笼应为“地龙”。古代无取暖工具,但聪明的古人动物身上找到灵感。在下面的地上挖了一个圆形烟道,在里面燃烧炭火。燃烧煤的热烟流将顺着烟道蔓延到每个房子,提高房间的温度,因为房子圆形烟道神似盘龙,所以当时人称其为“地龙”。这种方法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古代建筑修建手法,古代建筑修建手法有哪些-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晋16国时夏统万城的修筑方法是?

东晋十六国时期胡夏皇帝赫连勃勃下令建造统万城,统万城建筑方法是中国传统夯土建筑的方法,但是极为苛刻。

统万城使用城墙西北浅湖中挖掘的白色湖泥,混以石灰及石英砂,夯层又刻意细筑,导致并不算大的统万城,修筑了六年之久。

另据史书记载,其建造“乃蒸土筑城”,即用“蒸土”的办法筑墙,用锥子扎入墙内不超过一寸,若锥入一寸,立即杀掉建造者,随即将尸体埋入墙内。

古代建筑修建手法,古代建筑修建手法有哪些-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夏都统万城,在修建时于夯土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沙与石灰。它们所形成的三合土,较普通夯土更为坚实,可达到刀锥不入的程度。

这是筑城材料的重大改进,也是使用这种新型建材的最早实例。但是它并未广泛运用到后代的城垣建造中去。

史载公元407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雄据朔漠。赫连勃勃凤翔元年(公元413年)驱役十万各族人民,***用“蒸土筑城”法在朔方水(今红柳河)之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取名“统万城”寓“统一天下,居临万郡”之意。

古代建筑修建手法,古代建筑修建手法有哪些-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座城历时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宽11.16米。又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法检验其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凡刺不进去便杀刺者。城坚硬可以磨刀斧。内楼台高大,殿阁宏伟装饰土木,极其侈丽。赫连勃勃是个残暴的君王,在筑城过程中至少杀民工、匠人数千人。统万城规模十分宏伟。

“城高十仞”,周围数里,内有三道城,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特别是西北隅的那座,现仍高达24米。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正好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形象写下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创造。四座城门分别名曰:北朔、招魏、朝宋、服凉。公元431年,赫连氏后裔争权内讧,北魏乘机灭掉夏国。“统万城”的遗址民族史和建筑以及考古等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修建手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修建手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统万城 修筑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