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水建筑布局,流水建筑古风的图片

gkctvgttk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流水建筑布局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流水建筑布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用来用什么来装置流水?
  2.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请高手解释典故?

中国古代用来用什么来装置流水?

中国古代水力机具,古代利用水能(动能或势能)为动力的提水机具或加工机具。

前者如水转翻车、水转筒车等(见中国古代提水工具)。后者如水碓、水排、水磨、水转纺车等。

古代流水建筑布局,流水建筑古风的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碓 西汉时已有,魏晋已很普遍。除加工粮食外,还广泛用于捶纸浆、碎矿石等多种用途。西晋权贵王戎、石崇各有水碓三四十座。水碓的传动方式是由水流冲动立式水轮,轮轴上的短横木拨动碓梢,碓头即一起一落舂捣。王祯引旧说,谓晋杜预“作连机碓”,一个水轮可带动几个或十几个碓。还有一种称作懒碓(或槽碓)的装置,碓梢为一能容水二三十斤的碗形容器。引水注入碗内,注满时即将碓头压起,碗中水也同时泄空,碓头即随之落下,成为一舂。如此循环往复。

水排 水力驱动的冶炼鼓风机。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南阳太守杜诗作水排。传动结构是由水轮带动连杆推动鼓风。三国时期韩暨曾加以推广,“因长流水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中国发明水排的时间欧洲早一千多年。和水排结构类似的是加工面粉的“水击面罗”。水磨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见记载,又称水碨。公元6世纪初仅洛阳水上就有水碾磨数十座。元代王祯《农书》对水磨的传动方式有详细记载。其水力传动部分有卧轮式和立轮式两种。一个立轮带两磨的称为立轮连两磨。最多的有一个立轮带动三个齿轮,每一个齿轮带动一盘大磨,大磨再各带动两盘小磨,合计一个立轮带九盘磨,称水转连磨。

还有两船并联,中间安置立轮,两船各置一磨者,称活法磨,唐代又称浮碨,后代又叫船碨。唐宋时期水磨已很发达,除磨面外,还用来磨茶。北宋中央***中专设水磨务,隶属于司农寺。

古代流水建筑布局,流水建筑古风的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水砻、水碾的传动装置与水磨类似。砻是用来破除谷壳者,砻的上盘较磨轻,可与磨互换,多用木石料制成。碾有碾盘,是用来碾细米去除米糠者。一个水力装置同时带动磨、砻、碾者,王祯称它为水轮三事。水转大纺车的动力部分和水磨大致相同,王祯《农书》有记载。唐宋水碨水磨极普遍。唐中期郑白渠上有许多碾碨。大历十三年(778)因妨碍灌溉,曾一次拆毁八十几座。天宝时(742~756)长安西北沣河上曾立五轮水碨,每天破麦三百斛,约合今180石。北宋开封附近有不少大规模官办磨茶水磨,还在今鲁、豫、皖等地修建茶磨。绍圣四年(10***)在开封南长葛等处增建水磨260所。元代南方各省也有茶磨。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请高手解释典故?

六朝时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5—758,又作?—792)所画的两种不同衣服褶纹表现风格。曹仲达,本曹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人。来北齐,官至朝散大夫,以画“梵像”著称。唐代宣律《三宝感通记》称其画佛“颇有灵感”。

宋代画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他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吴道子(见“画圣”),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

古代流水建筑布局,流水建筑古风的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两种著名的画法,也流行于古代雕像。后人因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宋代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提出的,用以概括北齐曹仲达和唐代吴道子开创的,宗教美术样式中两种衣纹的表现方式。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作为两种风格对比十分鲜明的宗教美术样式,早在唐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之后对佛教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曹衣出水”的风格在当时将外来的异域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使得中国人耳目一新,为佛造像风格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而“吴带当风”的风格更是在之前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艺术样式,并对后来的“周家样”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世的高益、高文进、武宗元等人都受到其影响,直到元、明以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流水建筑布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流水建筑布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水磨 吴带当风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