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木制建筑工艺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木制建筑工艺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建筑四大构造方法?
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古代木结构形式居多。而木结构形式又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
1.抬梁式,又“叠梁式”,顾名思义,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梁一层又一层往上叠起。
2.穿斗式,又“串逗式”,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梁。柱子直接顶到屋顶,与承接屋顶的檩相接。
3.干栏式,又叫“干阑式”,其典型特征是一层架起,只有柱子支撑,四周并无墙体。一般此层作为养牲畜或者储藏杂物使用。二层开始才主人。
4.井干式,井干式因为像早期人们在水井旁用圆木叠积的木头栏杆而得名。井干式,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既不用柱子也不用梁。只是将建筑四周用圆木或方木等层层叠垒而成。在木头与木头交接处,交叉咬合。
传统建筑的构成及木构件类型?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枱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层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木结构按连接方式和截面形状分为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裂环、齿板或钉连接的板材结构和胶合木结构。
哪些构成了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框架结构?
我国古建筑普遍***用木结构,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模型、穿斗和斡调等三种结构体系,其中梁柱式结构占主要地位。
这种梁柱系统的木结构,支持在春秋时期(西元前770一476年)就已形成。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横梁,逐层缩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柱。各层楔强上和香瓜校上承托檩条,又在檩条排好多椽子,构成屋架。由于建筑物全部重量由构架负担,墙壁只起维护隔断作用,而非承重结构。因此,开闭门窗或分割室内空间,以及墙壁的材料和做法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满足不同的用途和审美要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哪些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框架结构?
我国古建筑普遍***用木结构,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模型、穿斗和斡调等三种结构体系,其中梁柱式结构占主要地位。
这种梁柱系统的木结构,支持在春秋时期(西元前770一476年)就已形成。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横梁,逐层缩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柱。各层楔强上和香瓜校上承托檩条,又在檩条排好多椽子,构成屋架。由于建筑物全部重量由构架负担,墙壁只起维护隔断作用,而非承重结构。因此,开闭门窗或分割室内空间,以及墙壁的材料和做法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满足不同的用途和审美要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古代的木质建筑是怎么防火的?你都知道哪些让人惋惜的古建筑?
比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墙面不设窗口,不允许可燃构件外露,就是为了防止火灾的蔓延;再比故宫,宫内共有80余口水井,308口水缸分布其中,除了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还具有消防水源的功能,没口水缸可容纳2000升水,要知道古代一辆水车才能容纳多少水,而到了冬天为了水缸防冻,水缸都要在下面放置木炭烘烤,皇子皇孙需要每月提供7.5公斤的木炭,公主泽需要提供15公斤的木炭,可见皇家对消防的重视程度;另外,护城河的水也是消防水源的一大来源;如果留心你还会观察到古建筑的屋顶、飞檐上往往雕有神兽,称“正吻”。神兽口吐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根细铁丝直通地下。因此,正吻很可能既是克火神灵的象征,又是古代防雷电火的工具。
2013年11月28日,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失火,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濯水风雨廊桥被毁。据了解,黔江风雨廊桥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有“***廊桥”之称,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
始建于北齐天保末年的伏龙寺于2014年11月14日凌晨突遇大火,寺院后方的大雄宝殿全部烧毁。据史料记载,伏龙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北齐天保年间,当时义井村民为治水患而修建。此后乡民将关圣殿迁于伏龙寺内,供信众祭拜。唐贞观年间移至村中,后损毁于战火,历史上有多次修建。
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大火烧毁了古城大部分,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制建筑工艺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制建筑工艺有哪些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