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侗族建筑风格是什么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侗族建筑风格是什么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侗族风雨桥的结构特点?
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
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
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
侗族风雨桥地理位置?
侗族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跨越流经县城的舞水河,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侗族风雨桥建造年代?
地坪风雨桥又名花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桥总长70米,高出水面8米,宽4.5米,河中立一青石石墩。
桥为木质结构,桥的下部由两排各为8根粗大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分两层呈天平状向边悬挂。每层挑出约两米。桥廊两侧有一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外面又有一层外桃1.4米的挑檐。桥廊内两侧下面设置连通板凳供人歇憩。 看地坪风雨桥真正要看的是它的装饰。
地坪风雨桥上部为花板,绘有各种侗族风庆人物故事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此外,“楼叶,楼”四柱绘有4条青龙抱柱,顶层花板又绘有龙虎鹤牛齐欢图案。
侗家风雨桥最吸引你的特点是什么?
风雨桥又称花桥,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侗族擅长建筑。一般说,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然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座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纹、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侗乡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风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
现在侗族地区的风雨桥还是古时间留下来的吗?
我是头条号石祥新的作者,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侗族人,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侗族风雨桥。
我们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和花桥(风雨桥)。
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地区以及湖北恩施,大家到侗族地区旅行,常常会在侗族村寨周边看到风雨桥,一般是架设在河上。
侗族风雨桥主要用杉木建造,通过榫卯穿插接驳形成杠杆支撑,其由桥、塔、亭组成,桥面铺木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其主要供行人过往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1.广西三江县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建于1912年,至今已经100年。其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侗族建筑风格是什么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侗族建筑风格是什么桥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