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壮族的建筑,古代壮族的建筑特点

gkctvgttk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壮族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壮族的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壮族民俗风情和民族特点民俗建筑介绍?
  2. 竹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建筑?苗族?壮族?傣族?
  3. 广西壮族圆形建筑的特点?
  4. 广西一户一宅多少平方?

壮族民俗风情和民族特点民俗建筑介绍?

民俗很多已经消失,问现在的壮族也未必知道,建议找专业书籍介绍。

房子我小时候倒是见过,基本是木房子,上面盖着瓦片木头结构。分三层,下面是架空的,主要养牲畜用的,因为广西多雨,潮湿,下面无法住人。中间是人住的地方。上面其实还有一层,是当杂物用的,或者用来风干粮食,因为以前都是生火的,有烟可以风干一些东西,比如玉米,药材,茶叶。房子其实就是吊脚楼,木头结构,木板围起来,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房子的最上面的中间有一根横木连接,是整个房子中最重要的一根。整个构造不用一根钉子,支撑瓦片的小柱子一般雕刻花纹。推荐找些结构图来看,我只讲个大概,也就见过样,现在基本见不着了。

竹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建筑?苗族?壮族?傣族

竹楼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观的楼顶,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储功臂嘉赚黄辫萎播联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

古代壮族的建筑,古代壮族的建筑特点-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西壮族圆形建筑的特点?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广西一户一宅多少平方?

广西农村宅基地建房最新政策

古代壮族的建筑,古代壮族的建筑特点-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件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规范农村新增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的通知》(桂自然资发〔2020〕70号)

宅基地面积标准

古代壮族的建筑,古代壮族的建筑特点-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村村民宅基地面积,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不得超过100 平方米,丘陵地区和山区每户不得超过150 平方米。新增农房在符合规定宅基地用地面积前提下,每户建筑面积不得超过450平方米。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要求,注意分户的合理性,做好与户籍管理的衔接,不得设立互为前置的申请条件。

依法认定农村宅基地的取得资格,不得以户籍分户作为宅基地取得资格的前置条件;严格用地标准,农村宅基地面积应符合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丘陵地区、山区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的上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壮族的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壮族的建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壮族 竹楼 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