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武则天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武则天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则天在洛阳城修建的最高建筑是什么样子的?
武则天摄政后,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明堂,唐洛阳紫微城正殿,亦称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
据《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为万象神宫。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
武则天掌权以后,经常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比如,在689年,武则天就修建了一座空前绝后的建筑——天堂。
天堂是唐洛阳城“七天建筑”(天阙、天街、天津、天枢、天门、天宫、天堂)中的最高者,与天宫(即武则天于687年建造的明堂)交相辉映,在洛阳城中十分显眼。其实,这座建筑本应作为礼佛之处,但是,武则天毕竟不是一般人,天堂不能只充当一个佛堂的角色,她认为当自己站在天堂的时候,可以感应天意,沟通自己与上天,所以,天堂更是武则天获得天人感应的地方。这样一个地方,当然要修的又宽阔又宏伟。据天堂地基遗址显示,天堂地基夯土层的直径长达70米,如此之长的直径,足可见天堂之宽阔。至于天堂的高度,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跟明堂的比较窥探一二。据《资治通鉴》记述,天堂一共有五层,而当它修建到第三层的时候,已经可以俯视明堂了。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所以,史家推测,天堂的高度应该不低于140米。140米高!那可是在唐朝啊!相当于如今40多层楼的高度,即使是在当下,也算是很高的建筑了,可想而知,1000多年前的洛阳百姓看到天堂的时候会是何等震撼。除了外观宏伟,天堂内供奉的弥勒佛也相当有震撼力。通过古人留下的一个细节,我们能够领略这尊大佛的庞大。司马光记载:“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小指上都能站几十个人,简直就是如来佛祖的手指啊!除了宏伟,《资治通鉴》也告诉了我们这座建筑是怎样完成的:“日役万人,***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够下本儿,武则天果然有气魄。其实,天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通天浮屠。“浮屠”即佛塔,通天的佛塔,可以想象,武则天的天堂有多宏伟,它将会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何等的视觉冲击。武皇不愧是武皇。参考文献:1.李***芹:《明堂天堂兴废》,《法律与生活》,2015年第10期。2.罗世平:《天堂法像——洛阳天堂大佛与唐代弥勒大佛样新识》,《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2期。隋唐洛阳城也称为神都,城的北部是皇宫,皇宫里有一座宏伟建筑明堂。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象征着皇帝的权威是由上天授予。
西周时期,周公在洛邑最早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明堂。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
从周朝开始,每个朝代都会建造明堂。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北魏因形制之争,又值世乱终未建成。
洛阳城自隋代修建,当时隋朝就有建造明堂的***,但未及施行。唐高祖受禅,天下尚未太平,明堂未建立。唐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太宗追古制礼,但明堂规制已无章可循,此事终被搁置。唐高宗时期重议明堂方案,多费周折,但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
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在成为太后掌握权利以后,心里早就有了复兴周朝,当皇帝的想法。复兴周朝,那么首都就应该建设在天下之中的洛阳,还应该建造明堂,表明皇帝是天命神授。
以往朝代的明堂建造在皇宫南3里到7里之间,武则天别处心裁,把明堂建造在皇宫之内。她任命白马寺和尚薛怀义作为工程的总监督,工程的选址是拆掉皇宫内的正殿乾元殿。
乾元殿为唐朝洛阳皇宫紫微宫的正殿,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座乾元殿,乾元殿比明清太和殿还大。
在薛怀义的指挥下,公元687年拆除了乾元殿,公元688年建成了辉煌壮观的明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武则天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武则天建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