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边塞的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边塞的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主府的来历及由来?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又名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通道街与公主府路交界,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和硕恪靖公主居住过的府邸,公主府占地18000㎡,是塞外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清代四合院群体建筑。
和硕恪靖公主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藏文物精品1200余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
公主府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康熙年间,清朝***对蒙古族实行怀柔政策,康熙皇帝将六女儿恪靖公主(小名海蚌公主)嫁给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儿子敦多布多尔济为妻。被封为和硕公主,又封为恪靖公主,再封为固伦恪靖公主。公主府曾三次迁移,初居清水河县花园巷,后迁至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的扎达盖河西岸,雍正年间(1723-1735),又修建了现存的这座府第。从此,这里就成为喀尔喀蒙古部土谢图汗再漠南的王府。 公主府建筑共有5进,现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房舍60余间。有大门、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有大照壁,宅院东部有***山和水池。美岱村旁的大黑河附近土地均属公主府。恪靖公主死后葬在东郊美岱村,其后裔多居住在这里。 公主府建筑虽经近现代利用改建,但原来布局基本未变,是塞外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现已开辟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举办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展览、土默特蒙古族、满族、***民俗展览,供游人参观。
山西怎么这么多古建大院?
山西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也成为了民族大融合的区域。两晋时期匈奴人的汉、赵,南北朝时期鲜卑人的北魏,五代时期沙陀人的后唐、后晋、后汉以及蒙元帝国等各***,他们或是发迹于此,或是在此建都,于是就免不了大兴土木。原因之二:晋商的巨额财富建设了古代山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在秦汉时期,汾阳、平遥等地就已经是重要的商贸重镇;唐宋时期,徽商与晋商已然崛起;明清时期遍布各地的票号更是给晋商带来了滚滚财富。在传统中国,事业有成之后就要光宗耀祖。于是,源源不断的白银汇入山西各地,深宅大院拔地而起。人们熟知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传统民居就是最好的例证。
原因之三:相对于其他地区,山西受到的战争侵扰较少。
三晋地区远离中原,在历史上,受到战争的侵扰较少。由于经济社会的相对安定,明朝时期曾多次将山西人口外迁以补充其他地域缺失的人口。其中,洪洞大槐树就是著名的移民古迹。近代以来,列强欺凌、军阀混战均未在较大程度上波及山西。抗战时期更成立的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这一地区的稳定。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建筑物质的匮乏,散落各处并且房屋质量尚好的古建筑往往被利用起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广袤的山西农村,一些庙宇祠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曾被用来储存粮食、置办学校、基层办公等。在日常使用中,建筑被不断的修缮加固,使得他们能后留存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边塞的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边塞的建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