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农村建筑,古代的农村建筑有哪些

gkctvgttk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农村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的农村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乡村建筑要素包括?
  2. 古代的乡下叫什么?
  3. 人们是如何通过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

中国古代乡村建筑要素包括

中国古代建筑要素:面宽与进深

  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代的农村建筑,古代的农村建筑有哪些-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的原则),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中国古代建筑要素:柱高与柱径

  古建筑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筑,如长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分之七)定径寸。如面阔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根椐这些规定,就可以进行推算,已知面宽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径。相反,已知柱高、柱径也可以推算出面阔。

古代的农村建筑,古代的农村建筑有哪些-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建筑要素:收分侧脚

  中国古建筑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稳定又轻七,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各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定柱根为27厘米,那么,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例》规定为7/1000

古代的乡下叫什么

古代的乡下叫“ 乡邨 ”。村庄。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绂镇 。”

古代的农村建筑,古代的农村建筑有哪些-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亦泛指农村。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乡里,家乡。 唐 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人们是如何通过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

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设计出檐的角度。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为了抵御严寒,北方房屋朝向***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并使用火炕与较厚的外墙和房屋,建筑外观厚重庄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的农村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的农村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筑 古代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