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防火得古代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防火得古代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京北海公园旁边的团城是古代建筑防火设计的代表吗?
北海及团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古代建筑防火没什么关系。
团城在北海公园南门的西侧,位于北海与中海金鳌玉桥之东桥头北侧。
团城既是北海公园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独立的小园林,它与北海、中海、南海共同构成了北京城内最优美的风景区。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朝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完颜雍于岛上开始建造宫殿,与北海琼华岛广寒殿遥遥相望,成为御苑的一部分。
明清两代增建了承光殿、玉瓮亭、古籁堂、敬跻堂、余清斋、镜澜亭等建筑,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还砌有垛口,初步形成了团城的规模。
1961年3月,北海及团城被***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帝王宫苑,始建于辽代,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现今是北京市北海公园。
辽代时仿照蓬莱仙境建瑶玙行宫,到金代时扩湖叠石,营建广寒宫,元代又三次扩建琼华岛,并以岛为中心修建了帝都和宫苑。以后又经明清两代增拓扩建,遂具今日之规模。
北海在故宫和景山西北约500米处,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水域广阔,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
明代北海、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又称太液池,并列为禁苑。
不是,应该是是个小城堡。
北海团城是一处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城堡,也是保留较为完整的袖珍城堡,占地面积在同类城堡中算小的,但是功能性非常强,所有的设施都一应俱全。
在北京北海公园旁边,有一个很小的城堡,叫“团城”。这里面积很小,仅4500多平方米,被称为世界最小的城堡。团城虽小,却是景色怡人,这里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园林文化遗址,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参天古树郁郁葱葱。
北海团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团城最初为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其上建有仪天殿,在明朝时被重建,改名承光殿。而岛周围也用圆形的城墙砌好,城高4.6米,周长276米,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团城。
消防基地在古代的称呼?
我国古代并无消防员之称,而称“火师”。而周称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词从日本舶来,才有消防队之称。 古人在建筑物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上,不开门窗,不***用可燃材料,谓之风火檐,也称风火檐。 这是防火墙的一种形式。
古代的木质建筑是怎么防火的?你都知道哪些让人惋惜的古建筑?
比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墙面不设窗口,不允许可燃构件外露,就是为了防止火灾的蔓延;再比故宫,宫内共有80余口水井,308口水缸分布其中,除了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还具有消防水源的功能,没口水缸可容纳2000升水,要知道古代一辆水车才能容纳多少水,而到了冬天为了水缸防冻,水缸都要在下面放置木炭烘烤,皇子皇孙需要每月提供7.5公斤的木炭,公主泽需要提供15公斤的木炭,可见皇家对消防的重视程度;另外,护城河的水也是消防水源的一大来源;如果留心你还会观察到古建筑的屋顶、飞檐上往往雕有神兽,称“正吻”。神兽口吐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根细铁丝直通地下。因此,正吻很可能既是克火神灵的象征,又是古代防雷电火的工具。
2013年11月28日,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失火,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濯水风雨廊桥被毁。据了解,黔江风雨廊桥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有“***廊桥”之称,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
始建于北齐天保末年的伏龙寺于2014年11月14日凌晨突遇大火,寺院后方的大雄宝殿全部烧毁。据史料记载,伏龙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北齐天保年间,当时义井村民为治水患而修建。此后乡民将关圣殿迁于伏龙寺内,供信众祭拜。唐贞观年间移至村中,后损毁于战火,历史上有多次修建。
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大火烧毁了古城大部分,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防火得古代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防火得古代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