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搭建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搭建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些构成了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框架结构?
我国古建筑普遍***用木结构,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模型、穿斗和斡调等三种结构体系,其中梁柱式结构占主要地位。
这种梁柱系统的木结构,支持在春秋时期(西元前770一476年)就已形成。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横梁,逐层缩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柱。各层楔强上和香瓜校上承托檩条,又在檩条排好多椽子,构成屋架。由于建筑物全部重量由构架负担,墙壁只起维护隔断作用,而非承重结构。因此,开闭门窗或分割室内空间,以及墙壁的材料和做法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满足不同的用途和审美要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结构有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2、“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是柱檩结构多用于南方民居,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用这种形式。
3、“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而西方多是砖石结构?是我们更急功近利么?
谢 邀 !
烧土即为砖,砖亦为土。
这问题展开谈较大,笔者看法是一一
继承传统,施工简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南北东西地带山区,则以石木为构,屋面亦用石板为"瓦"。考古遗址,6000余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明住址,为半地下的土木为构而居。
业内学界的两种看法:
1,阴阳五行观使然一一“金木水火土"中没有"石",只有土与木使然。商讨中認为,此说成于戰国;2000余年前,而6000余年前半坡文明即土木为构为居。再,八卦中却有"艮"卦,艮为山,山为石。
2,中国农业文明"親地"之说。
3,传统親木说,远古巢居为构而居。
……。以上均有其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搭建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搭建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