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南建筑风格特点的描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江南建筑风格特点的描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南水乡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江南水乡的民居以苏州、杭州最具代表性,住宅***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1米的间隙,用来拔风***光,效果颇好。
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中山市江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中山市江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2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承接房屋建筑叁级总承包施工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叁级与拆除工程(不含爆破)专业承包叁级,(以上项目与资质证同时使用)等。 法定代表人:梁远忠 成立时间:1995-12-25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200000003111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山市黄圃镇新丰北路90号一幢办公楼首层
为什么江南建筑被称为徽派?
徽派建筑又称为徽州建筑,建筑风格为青瓦白墙、砖雕门楼。流行于徽州,如今的黄山,婺源等地以及金华,衢州等地区。
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进而又产生了小巧灵动,曲径通幽的苏派建筑。
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建筑大师们所推崇。徽州传统建筑主要指流行于安徽皖南地区及江西部分地区的建筑样式,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尤为重视建筑装饰,横梁、立柱上往往雕饰着形式多样、丰富精美的图案。如徽州木雕艺术《百忍图》。徽州传统建筑横梁通常中部微微隆起,形若冬瓜,故而被称为“冬瓜梁”。主体立柱粗大,上部稍细,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精美的雕饰使得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妙趣横生。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常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也会通过丰富多样的雕饰图案来加以装饰美化,使建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体现。
1,徽派建筑保留较多的地区,除了徽州地区(现地级黄山市,上饶市婺源县,宣城市绩溪县),还包括浙江金华、兰溪、浦江、东阳,衢州的龙游、开化、常山。严州地区的建德、寿昌、淳安都有大量徽派建筑古村落,千岛湖水下的狮城、贺城都有大量的徽派建筑。其次就是安徽省内宣州的泾县、旌德县,过去的石埭县(现石台)东流县(现石台县)都有大量的徽派建筑,太平湖底广阳[_a***_]也有大量的徽派建筑,再其次就是江西上饶,景德镇地区的一些地区零星有些村落。2,马头墙是封火墙而不是风火墙,明代徽派建筑多用人字顶,马头墙是清代徽派建筑的特征,多为二三叠,最多有五叠,有实用考量为防火,有风水考量墙头有不同的走兽,叫马头也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谐音附会之意。。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但是中国古代建筑学和中国古代建筑史这门的开山祖是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各种区域建筑流派之说也是兴于建国之后,能称之为派我觉得要具备几个特征1,历史悠久,各个时代的传承发展脉络清晰。2,辐射范围要广,影响力要大。3,建筑特色显著,从结构上、实用上、选材上、雕工艺术上、美学上、风水学上、规制上有独到之处。从上面三个方面来看,苏派也好,浙派也罢,派是成立的。。徽派更有优势在中国古代建筑里首屈一指这也是业界公认。
徽派建筑起源于安徽徽州,现安徽黄山、歙县、休宁等地,现在旅游胜地有黄山老街、歙县牌坊、宏村等建筑群,建筑明显特色是白墙灰瓦、马头墙、青砖雕饰。由于徽商的经商活动,建筑风格得以在江南各省传播,逐步形成建筑风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南建筑风格特点的描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南建筑风格特点的描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