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民房尺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民房尺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堂屋尺寸标准多少合适?
答:北方和南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北方农村堂屋开间尺寸为:3.3米或3.6米,进深为3.9或4.2米,建筑面积在12至16平方米之间。
南方农村堂屋开间尺寸多为3.6米或3.9米,进深为4.8米,5.4米6.6米(带前廊)。
古代屋檐长度标准?
中国古建筑出檐深远,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清式则例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飞檐椽外皮(如无飞檐至老檐椽头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为“上出檐”,简称“上出”,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出檐又形象地被称为“出水”。
无斗拱或小式建筑上出檐尺寸定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则上出檐尺寸分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头占2份,飞椽出头占一份。
屋角处的角梁断面高度为椽高的三倍左右,椽和角梁的下端都搭在檐檩上。为使角椽上皮逐渐抬高到与角梁上皮相平,以便铺望板,在屋角处正侧两面的檩上各垫一根三角形木条,宋代称“生头木”(清代称“枕头木”)。这样屋檐至角处就出现平缓的上翘(清代称为“起翘”)。这做法约始于南北朝后期。中国古代建筑翼角上翘的特点,至此形成。
约在唐代中期或晚期,出现了第三种角椽的排列方式,角椽自梢间下平暗(清代称下金桁)起,逐根呈辐射状展开,向角梁靠拢,最末一根与角梁相并。这和第二种做法不同处是椽近似于从一个中心辐射出去(由于制做上的困难,实际上不能做成从同一点射出),故角椽和前两种方式不同,不是逐根缩短,而是在开始时逐根加长,只是最后几根椽尾出于构造的原因,并入角梁侧椽槽内,才开始缩短。第三种做法的最早实例是五台县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此后,这种翼角椽排列方式被普遍***用。至清代,第一种排列方式只在南方个别建筑上使用,第二种则已绝迹。
古时候房间多宽?
古建筑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各部分尺寸都是与柱子半径有关的、通常 面宽一丈柱高八尺、这个面宽指的是最中间的屋子宽度。而从中到两边每一间的宽都是上一间宽的十分之八。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是11:1、
这里所说的是小式古建、大式是按斗拱计算的。
清代一开间是多少米?
每个开间大小是不一定的,一开间其实是指一间,如果就9开间,就是有9间房!住宅建筑的开间常***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一开间其实是指一间、装修改造.1米.2米,使用面积增加2%,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进深在7米以上大开间的住宅建筑体系,便于住宅灵活隔断,不能任意扩大,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故又称开间、2,具有构造配件规格小.7米。开间5米以上、3。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如果就9开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民房尺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民房尺寸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